這一次讓我們來談談剛奪下澳網冠軍的贏家辛納。在經過漫長的禁賽爭議後,現任世界球王辛納終於在昨日獲得了一個「合適的」三個月禁賽判決,而這個時間剛好讓他不會錯過任何大滿貫賽事。這樣的結果令許多網球迷感到疑惑,畢竟要如何為「一個沒有做錯任何事的人」訂定適當的懲罰?
ATP好手瓦林卡立即在社群平台上發布了簡短但震撼的八個字:「我不再相信乾淨的運動了。」這樣的質疑確實不無道理。
然而,根據現行的反禁藥規定和程序,這樣的結果其實是相當合理的。從2024年3月辛納首次驗出禁藥克羅司特泊陽性以來,有兩個關鍵事實一直沒有爭議:官方始終認定辛納「對藥物進入體內無過失或疏忽」,且檢測到的克羅司特泊含量微小到不足以提供任何競技優勢。
知名體育記者Jon Wertheim在Andy Roddick的節目中形容,辛納體內發現的克羅司特泊量就像「游泳池裡的一粒沙」那樣微不足道,事實上可能還要更少。
但我們必須承認一個現實:除非有確鑿的證據,或是對選手進行24小時監控(這顯然既不人道也不切實際),否則幾乎不可能證明某位檢測呈陽性的選手是否蓄意作弊。這個巨大的灰色地帶成為了反禁藥管制的先天弱點,使得整個系統都必須依賴「合理推測」的原則運作。
這起事件突顯出世界反禁藥組織(WADA)可能過度擴張了管制範圍。儘管他們擁有精密、昂貴且科學導向的檢測方法,但在判定選手的意圖方面仍然相當困難,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
辛納將因此錯過四場享有盛名(且獎金豐厚)的大師賽,以及至少兩場ATP 500系列賽事。他的積分將減少1,600分,這讓ATP寶座出現了懸念,阿卡拉斯和茨維列夫都有機會趁機登頂,不過他們都必須有出色的表現才能取代現任球王。
網球界的反禁藥工作確實是個複雜的難題,尤其是當禁藥官員和自保的賽事主辦方都堅持認為違規行為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責任歸屬時。或許有人會支持更嚴厲的做法,主張只要驗出陽性就應該自動禁賽,且要降低或取消處分的門檻要更高。
但「嚴刑峻法」聽起來很吸引人,直到你自己成為被審判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