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澳網不只是一場網球賽事,更像是一場全方位的觀眾體驗秀。這屆澳網打破了所有觀眾入場紀錄,場館各個角落都裝設了攝影機,從Rod Laver球場的地下通道到選手休息室,讓全球球迷能透過直播一窺選手們的私密時刻。
第6號場地因為旁邊設有酒吧,被暱稱為「派對球場」。賽程安排者更刻意將一些較受歡迎的選手安排在這裡比賽,讓現場氣氛更加熱絡。
選手們依舊享有頂級待遇,但似乎唯獨缺少了隱私。這並不令人意外,也不是強迫性的。ATP和WTA的球星們為了豐厚的獎金、提升網球的全球影響力,以及確保這項運動的可看性,都不得不與主辦單位和球迷達成某種程度的「交易」。
英國選手Katie Boulter在被問到是否察覺到這些攝影機時,顯得有些驚訝:「聽起來很可怕,我不懂為什麼有人想看這些。雖然我知道有攝影機在拍,它們就在那些明顯的位置。有時候會忘記它們的存在…但我盡量不去想太多。」
男單第二種子Alexander Zverev在四分之一決賽時,因為大會取消了網子感應器而捲入爭議。賽後他諷刺地說:「說實在的,這很荒謬。場館每個角落都有攝影機,但過去25年都在用的網子感應器卻在大滿貫賽事中消失了?」
近年來,反禁藥措施也讓選手們的隱私受到更大的挑戰。根據「行蹤報備規則」,選手必須隨時向世界反禁藥組織(WADA)更新自己的位置。要去猶他州滑雪?得通知WADA。要去探望生病的阿姨?也要讓WADA知道。如果三次未能即時報備行蹤變更,就會遭到自動禁賽處分。
世界球后Iga Swiatek就曾因藥檢呈陽性而禁賽一個月(後來被證明清白)。她表示現在對於所有補充品都非常謹慎,甚至會追蹤每個批號,並將用完的藥品包裝保存一段時間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這些措施看似嚴苛,但為了職業生涯,選手們似乎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監控。畢竟在這個時代,隱私與曝光度之間的平衡,已經成為職業運動無可避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