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全明星賽近年來的變革與困境,讓人不禁開始思考這場年度盛事的定位與未來發展方向。在今年的賽後記者會上,Stephen Curry不經意地透露,比賽期間有時感覺「好像被其他活動給干擾了」,這番話道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疑惑。
今年的全明星賽採用了嶄新的錦標賽制,總計42分鐘的實際比賽時間被安排在3小時的活動中。Curry表示,這樣的形式難以建立完整的故事線。有趣的是,就連Kyrie Irving在賽前一天都不確定今年是否真的要打球,這個細節反映出目前全明星賽的尷尬處境。
全明星賽的本質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在這個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球迷們隨時都能透過手機觀看球星的精彩表現,不再需要苦等這一年一度的盛會。雖然全明星賽仍是唯一能讓眾多超級球星齊聚一堂的舞台,但它的功能已經產生了質變。
這項賽事逐漸演變成一個多功能的綜合平台:既要滿足贊助商的需求,又要吸引新品牌加入,還要為NBA合作夥伴創造曝光機會。同時,主辦方不斷追求創新,像是在中場休息時出動機器狗發射T恤等花樣。對網紅來說是新興的表演舞台,對名人而言是固定的社交場合,對媒體來說則是混合著各種元素的工作現場。
隨著時間推移,全明星賽不斷加入新元素,卻從未刪減existing的內容。這導致整個活動變得冗長而沉重。身為東道主代表的Curry雖然參與了今年賽制的決策過程,但他坦言仍有改進空間。
Nikola Jokic認為或許我們該接受現狀,Jaylen Brown坦承賽前都搞不清楚新賽制,而Draymond Green則批評讓新秀隊參賽的安排不妥當。這些意見反映出,即使是球員,對於全明星賽的發展方向也莫衷一是。
展望未來,NBA似乎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汲取近年經驗,做出合理調整,例如回歸雙隊對抗但保留目標得分制;二是維持現狀,繼續堆疊各種元素,直到活動失去焦點。就像Curry所說:「現在的世界已經改變,人們觀看籃球的方式也不同了,比賽不可能回到過去的模樣,但我們可以讓它保持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