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壇近年來一個值得關注的發展趨勢,就是頂尖選手不斷在發球技術上尋求突破。以今年澳網為例,現任世界球王Carlos Alcaraz在休季期間就特別加強發球訓練;而去年的Jannik Sinner也是透過改良發球動作,包括採用「定點式」站姿,才得以登上世界第一寶座。
在女子選手方面,Coco Gauff去年9月延攬了發球專家Matt Daly加入團隊。在Daly的指導下,Gauff透過改變握拍方式和簡化發球動作,讓她在賽季末期一路高昇,並延續至今年。另一位女單好手Iga Swiatek在聘請新教練Wim Fissette後,也持續在發球技術上進行調整和改良。
這四位選手都是當今網壇的佼佼者,但他們卻像新秀一樣不斷強化發球技術,甚至大方分享改善過程。原因很簡單:在發球與接發球的對決中,發球方的容錯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Gauff曾在墨爾本被問到發網球和投棒球是否相似,她的回答很有趣:「其實更像捕手,因為捕手要判讀打者特性來決定球路,網球選手也需要了解對手的接發球習慣。」
經過幾十年的演進,就連一流發球手也無法再靠發球就主宰比賽。發球已不再像西洋棋的皇后一樣獨步全場,因為接發球技術的進步已經成為化解強力發球的解藥。這就像是IBM對決Apple、Yankees對決Red Sox的經典對決。
目前男子選手中,以Sinner最接近理想狀態,他在ATP過去52週的數據中,發球排名第4,接發球排名第6。相較之下,Alcaraz的接發球排名第2,但發球只排名第13,難怪他要加強練習發球。
22歲的Ben Shelton或許是最了解發球與接發球動態的選手。他在去年12月表示:「我不像剛出道時那樣追求球速。現在的選手都很厲害,就算我發148mph的球,只要沒打到好位置,他們一樣能接回來,而且會回一個讓我難以處理的球。所以球速不是唯一答案。」
女子選手方面也有重大改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教練們(多為男性)認為女子選手無法靠發球取得優勢,發球只是開始rally的工具。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像是Aryna Sabalenka、Madison Keys、Elena Rybakina等選手都擁有出色的發球,帶領WTA走出發球的暗黑期。
「我為我的發球感到驕傲,」Keys在澳網擊敗Sabalenka奪下生涯首座大滿貫冠軍後表示。即使她已經擁有頂尖發球,休季時還是決定調整發球技術:「雖然原本的發球就夠好用了,但我還是決定改變。」
正如Stefanos Tsitsipas在墨爾本所說:「網球已經轉變成更注重體能的運動,得分空間變小了,你不能再靠發球輕鬆得分。」沒有什麼比發球更容易得到免費分數,除非你有絕佳的接發球能力。這場發球與接發球的較量,注定會成為體育界最精彩的對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