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NBA全明星賽使用街球選邊打形式被各界認定為失敗的實驗後,聯盟內部已經開始為2026年的全明星賽尋找新方案,而這些想法已在球星之間引起廣泛討論。
一個目前似乎越來越受支持的構想,就是採用「美國對世界」的對抗賽形式。毫不意外地,兩位對這個提案特別感興趣的球星,分別是效力於聖安東尼奧馬刺的溫班亞馬,以及效力密爾瓦基公鹿的「字母哥」安特托昆博。
溫班亞馬透過美聯社表示:「我非常樂見這樣的形式。我認為這會讓比賽更有意義,更有榮譽感,也更有競爭性。」
這些國際球星對去年巴黎奧運籃球賽的激情記憶猶新,其中溫班亞馬代表法國出賽,而字母哥則是為希臘而戰。
字母哥更是熱情表態:「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想法!這絕對會是最有趣也最刺激的比賽形式。我一定會為此感到驕傲。雖然我向來都很認真比賽,但這種形式肯定會讓我更加投入。」
奧運會的籃球賽事確實帶來了精彩的比賽,尤其是美國隊以98-87擊敗法國隊奪金的那場決賽。柯瑞在比賽最後35秒投進的三分球不只鎖定勝局,更可能是奧運籃球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球。
不過,這種比賽形式是否真能完美移植到全明星賽呢?這確實令人質疑。
運動員為國出征,為奧運獎牌而戰,這種動力無可比擬。但如果只是季中的表演賽,即便打著「美國vs世界」的名號,想要達到相同的競爭強度恐怕相當困難。
如果國際球星如溫班亞馬、字母哥、約基奇、東契奇、唐斯、森根和亞歷山大都能為代表「世界隊」而感到自豪,或許能帶來一場精彩的對決。但要湊齊12位全明星等級的國際球員,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最關鍵的是,球員們仍然會擔心受傷,尤其在沒有額外金錢誘因的情況下。再加上漫長的NBA賽季中期,大多數球員可能更希望能好好休息。這種心態,就算改成美國對世界的形式,恐怕也難以改變。
杜蘭特就對美聯社表示:「我認為像全明星週末這樣的活動,重點不在競爭。更重要的是慶祝籃球這個大家庭,以及圍繞這項運動的社群文化。這展現了我們籃球圈的團結,也能藉此與全世界連結。這是個很棒的時刻。」
這種想法正是NBA總裁蕭華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究竟有沒有任何比賽形式能夠突破這個困境?這個問題恐怕還需要更多討論。